剛需還是噱頭?揭秘國內首條5G智能生產線

/ by 千家網 瀏覽次數:

  武漢市江夏區(qū)的藏龍島,盡管距離人們熟悉的光谷很遠,但與喧鬧的核心商圈不同,這里四面環(huán)湖,綠樹成蔭,風景優(yōu)美。

  中國信科虹信通信天饋生產基地正坐落在這里,它也是華中地區(qū)規(guī)模最大的無線產品制造基地。

  今年4月,中國第一條5G智能生產線正式在這里啟動。

(圖片來源網絡)

  1

  一個人、4分鐘、一件5G天線

  八月,酷熱難耐,不過一進入車間,二十多度的室溫讓人立感清涼。

  目前,工廠的一樓車間仍然負責4G天線生產。除了車間頂部懸掛著的5G信號的標識,這里和筆者參觀過的其他制造工廠,并沒有太大區(qū)別:

  幾乎每道工序都需要數名身著工服的工人,除了最后的包裝環(huán)節(jié)——在車間的另一邊,一臺安川電機的機械臂安靜地站在鐵籠子里,隨時待命。

  虹信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,4G天線生產過程的非標性比較高,也需要更多的人工。將這類生產線改造成5G智能生產線,也并非不可行,只是面對動輒數百萬的改造投入,每個公司都會三思而行。

  二樓車間經改造后,成為中國第一條5G智能生產線所在地。目前,這條生產線主要用于5G天線的生產。5G天線,是5G設備的一個核心部件,本質上是一種能量轉換器,主要放在室內和室外基站當中。

  5G到底能給哪些行業(yè)帶來什么樣的利好,仍然不明確,但對5G基礎設施的生產,比如天線、基站來說,這種利好幾乎是明確的。據說,相關市場規(guī)模應該有萬億級別。

  一位在某運營商的員工曾告訴機器之心,4G時代,單幅天線的價格大概在2000元左右,5G天線的價格可能飆升到7000多,因為你沒辦法向過去一樣單買天線,

  “5G天線是有源天線,處理單元和天線被綁到一起了。”

  盡管運營商們的4G投入還沒回本,5G的投入翻倍甚至更多,“你知道5G有多耗電?!光電費每年就要花去1個億,”但是,“咬著牙也得繼續(xù)投啊。”

  來到二樓,首先引入眼簾的便是牆上的一個巨大屏幕。屏幕上方赫然顯示智慧工廠管理平臺幾個大字。

  我們不僅可以在屏幕上直觀地看到諸如人員監(jiān)控、天線生產質量、生產周期等情況,還可以看到被監(jiān)控5G智慧車間設備的實時三維建模。

  在屏幕的右下角,一樓車間情況也處于實時監(jiān)控中。虹信曾對比過4G和5G網絡條件下的實時監(jiān)控,結果顯示 5G時延明顯低于4G,大約在半秒左右。

  遺憾的是,拜訪的當天正逢5G智能生產線進行2.0升級,無法進入車間參觀,但透過窗戶,仍然可以看到一條長約三十米的生產線。

  這里的“冷清”與一樓車間形成鮮明對比,由此產生的沖擊力,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。

  我們從現場工作人員的介紹和網絡相關直播視頻中了解到,這條生產線主要包括以下幾道工序:

  隔離條裝配、自動焊接、振子自動上料、焊接、視覺檢測與性能檢測等。

  整個流程,僅需要一名工人,主要負責向傳送帶上料(比如電路板、配件),以及裝配隔離條。

  工人將隔離條裝配好后,系統會利用1分鐘左右的時間升溫到100度,進行預熱。接著,兩條平行擺放的愛普生四軸機器人以神同步姿態(tài),焊接隔離條。

  生產線上,每條焊筆上都安裝有天線,主要通過5G工業(yè)無線互聯網進行數據采集和控制。為了保證焊接精確性,機器臂通常會帶傳感器,對焊接電流檢測并與設定值比較,進行補償和調整。

  傳統上,這一環(huán)節(jié)大概需要4名工人,現在只需兩條機械臂,每一條機械臂相當于一個工人。無論是焊接一致性還是精度上,機器人都更勝一籌,據說,機器人操作精度可達0.02。

  其實,AI在工業(yè)互聯網領域尋求落地的過程中,一個很受歡迎的應用場景正是機器人自動焊接。

  機器人焊接也難免出現偏焊、氣孔等不足情況,一些AI公司利用單點設備高頻次7*24小時產生數據的形態(tài)建模,實時追蹤設備焊接縫軌跡,發(fā)出警告甚至做出相應控制。而傳統的做法通常是焊接完畢后,人工檢查,難以做到亡羊補牢。

  雖然筆者并未從虹信相關工作人員了解到這一焊接環(huán)節(jié)是否用到AI,但是,5G的搭建至少意味著更加豐富的實時數據,這類工業(yè)數據更容易建模,或許AI應用會出現在正在升級的2.0版本中。

  焊接完成后,接下來進入讓密集恐懼癥患者很不舒服的環(huán)節(jié):

  四軸機器人自動上料,將振子一顆一顆地放到板子上並進行焊接。

  所謂振子,其實就是天線上的元器件,具有導向和放大電磁波的作用,使天線接收到的電磁信號更強。每個振子都是獨立實現功能。

  4G天線也有振子,但是數量和規(guī)模和5G天線已經不是一個量級。

  比如,現有的4G天線一般為10-40個天線振子(根據通道不等),而目前設備商測試64通道天線大都采用96個雙極化天線振子,即192個天線振子。

  這也正是5G天線核心技術之一——MassiveMIMO(大規(guī)模多陣列技術)的物理體現。

  據介紹,機器人焊接零缺陷,人工會存在10%左右的不良率。振子焊接好后,會進入自動視覺檢測環(huán)節(jié)。檢測完畢,系統就要對每個振子射頻口進行天線的並收並發(fā)性能進行測試。一件5G天線的生產時間大概僅需4分鐘。

  不過,目前生產線上的每臺設備對5G信號的使用,都需要通過一個叫做CPE(CustomerPremiseEquipment,客戶終端設備)的中介。

  車間5GCPE一方面與核心網絡連接,接收5G網絡信號並以此建立Wi-Fi網絡;

  另一方面,也與工業(yè)物聯網相連,車間所有信號傳遞給CPE,再由CPE傳遞給核心網絡。

  CPE只是5G尚未商用普及開來的過渡產品,也意味著當前方案還沒有徹底發(fā)揮5G的威力。

  據介紹,這條5G智能生產線一天的天線產能可供給100個基站:

  如果按照5G信號覆蓋一公里需要10到20個基站來算,這條生產線一天的產能可以讓5G信號覆蓋方圓10公里。

  “而同等產能的4G天線設備生產線,需要30名工人協同作業(yè),生產效率提升30%以上。”這是官方報道中給出的數字。

  目前,工廠僅設有一條5G智能生產線?紤]到生產線從建成到真正投產,中間還有好幾個關卡,也沒有諸如良品率之類的數字,筆者以為,目前這條生產線的試驗性質更濃一些。

  一位通信行業(yè)的從業(yè)者試著解釋道,主要是因為5G標準還沒有完整出來,還要等到明年三月。

  “標準出來后再等半年,商用才有可能起來。”

  屆時可以再根據實際需求加以復制、擴充,包括當前沒有展示到的物流自動化方案。

  2

  5G,噱頭還是剛需?

  每當看到類似5G工業(yè)落地的消息,心中總會升起一個問題:

  現有的4G和有線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嗎?

  事實上,不少人也表示看不出5G對工廠的變革意義。他們認為,有線網絡比5G更快也更安全,控制部分加上無線模塊,4G也能滿足。

  這一邏輯貌似有道理。

  就拿這條5G智慧生產來說,無論是自動焊接還是上料,有線方案足以滿足需求。即便加上AGV移動機器人,接入WiFi就可以。

  即便是二樓門口的工廠管理平臺,嚴格說來,與5G關系不大,是一個大數據、云計算相關的IT問題。即使沒有5G,工廠還是可以建造這樣的系統。

  一位運營商5G部門負責人曾告訴機器之心,現有的工業(yè)場景,只要不是很極端的需求,4G和有線都可以做。即使是港口遠程操作,也可以牽光纜,

  “可以一邊卷,一邊用。”在他心目中,無人駕駛才是5G的殺手級應用。

  然而,這并不是一個討論問題的正確思路。

  正如R、G、B才能打出彩色畫面,討論5G的價值,單純的技術緯度,是不夠的。落地的成本、與產業(yè)未來趨勢能否兼容的靈活性等因素,均會影響技術對未來的變革能力。

  先來看有線方案的主要問題。

  不是每個企業(yè)都是土豪。某龍頭化工企業(yè)的生產流程非常嚴格,企業(yè)擁有數以千計的數據采集點,一旦檢測到數據異常,必須在規(guī)定時間內啟動應急控制。因此,分布在廣大園區(qū)不同地方的大量數據采集終端,采用了有線連接的方式,僅線纜部署工廠就花去了近百萬,這還不考慮后期的維護成本。即便安裝好后,一旦出現故障,事后排查也十分困難。

  某港口為了實現遠程控制,不僅需要鋪設有線,日常作業(yè)還要反復卷、放光纜,非常折損纜線。再土豪的企業(yè)恐怕也經不起長期類似的損耗。

  更何況,并非所有的工廠環(huán)境適合鋪設有線,比如腐蝕性環(huán)境。

  另外,有線最為剛性的需求就是實現工業(yè)設備內的控制,這是當前4G根本無法滿足的,無論是時延還是安全方面。

  但是,隨著生產制造走向柔性,需要非常靈活地根據需求改變設備部署的形態(tài),改變機房模具,如果設備都被綁在有線上,柔性從何談起?5G可協同大小基地臺工作,完全不受這個限制。

  WiFi的局限性,就更明顯了。

  除了滿足不了工業(yè)設備的控制需求,即使面對需求很佛系的AGV,也有很多問題。

  比如,干擾非常多,信號不穩(wěn)定,安全性不可靠等等。如果是基于視覺定位和視覺控制的移動機器人,由于其對畫面精細度要求會非常高,會超過WiFi的能力范圍。

  儘管在一些特殊場景下,比如礦廠開采、港口作業(yè),優(yōu)化后的WiFi還能用,但也限制了機器的“才藝展示”:

  比如,只能處理自動化中那些簡單、重復性的任務;在一些遠程控制作業(yè)中,由于只能支持中等質量視頻的傳輸,限制了遠程控制的能力。5G條件下,下載一部高畫質電影只需一秒鐘,做到現場及時監(jiān)控完全沒問題。

  另外,由于WiFi并不是為戶外大區(qū)域覆蓋設計的,連接能力有限,也限制了新增連接其他自動化機器設備的可能。

  講到這里,或許大家會發(fā)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:工業(yè)物聯網其實包含著各種不同的網。

  除了我們剛才談到的有線、WiFi,其實還有用于采集傳感器信號的短距無線(比如藍牙);

  彼此難以兼容、非常窄的工業(yè)專網(如WIA-PA/FA);

  還有以2G/3G為主,用于大型設備或者遠程監(jiān)控。

  每個設備服務的目的不同,對網絡的需求自然各異:工業(yè)設備控制對時延、安全要求高,但那些安防監(jiān)控設備,可能更關心電池能用多久。

  沒有一個網絡可以滿足所有這些需求,除了5G:

  這些訴求不同的無線網絡,基本上可以被替代成一張5G的核心網。這也是5G最核心技術之一。

  5G就像一把瑞士軍刀,其模塊化設計可以幫助它實現功能上的因地制宜:

  比如工業(yè)自動化控制、機器人協作、遠程控制對可靠性、時延要求很高,可以將這類設備接入控制網絡(切片);

  物料和環(huán)境監(jiān)控,對電池能耗、海量連接更敏感,可以接入物聯網網絡(切片);

  工業(yè)AR、人機交互對帶寬要求高,可以通過多媒體切片來滿足。

  這就是5G的切片功能,不同功能通道彼此獨立,互不影響。

  在改造過程中,虹信架設了30個5G室內小基站(室分),每個可以覆蓋半徑30米的范圍,進而實現對生產車間的全覆蓋,所有對象統一接入。

  一間工廠要自動化,需要大量網絡流量,如何解決大量設備吃流量的難題,答案就是這些小基站。

  不過,當下的5G切片,更多只是主觀上的一種有意為之,畢竟現實場景中,還沒有海量設備來吃流量。 

  3

  真正的亮點

  除了架設了30個室內小基站,項目還在虹信機房部署移動邊緣計算節(jié)點,實現了5G流量的本地卸載,保證了網絡的低時延。

  同時,可以作為工廠內外網的統一管理節(jié)點,實現內外網流量的靈活分流,保證企業(yè)關鍵信息安全。

  這也是中信科自己的技術。在一些通信行業(yè)從業(yè)者心目中,無論是4分鐘的生產時間,還是全程幾乎無人,都不足以媲美邊緣計算,

  “我覺得這才這個項目最大亮點。”

  5G有兩個關鍵技術,網絡切片是一個,另一個就是邊緣計算。談5G不談邊緣計算,是有問題的。

  5G時延最低可降至1ms,僅指終端設備與距離最近基站之間的通信;局g的傳輸效率就是另一回事了,數據傳到核心網絡再返回,其時延不可能控制在1ms。

  這意味著,只有在靠近數據產生的工廠附近,再建立一個小規(guī)模、或者便攜式數據中心,進行一些計算和存儲的工作(也就是所謂的核心網絡功能的下沉),大量數據就地得到處理,才可能真正實現工業(yè)所需要的低時延。

  事實上,工廠產生的很多數據也沒必要傳到核心網絡,擠壓資源,耗費金錢。

  比如,工廠布了幾百個高清攝像頭進行監(jiān)控,攝像頭產生的數據不僅特別多,也沒必要出廠。類似這種需要高清攝像或者大流量業(yè)務的監(jiān)控類業(yè)務,非常適合邊緣計算。

  另外,對于絕大多數工業(yè)企業(yè)來說,邊緣計算中心就設在廠區(qū),大部分的數據就在自己廠區(qū)里面,意味著數據泄密和發(fā)生安全風險的概率大大降低。這也是他們喜聞樂見的。

  憑藉更實時、更快速的處理能力,成本更低,邊緣計算成為5G的當之無愧的殺手鐧。

  除了在工廠附近建立了邊緣計算,虹信還在湖北移動未來城IDC的云服務器上部署了云平臺,與邊緣計算和公網實現了互聯。

  云上部署企業(yè)工業(yè)互聯網平臺,為產業(yè)鏈協同提供了網絡條件,并且與企業(yè)內現有業(yè)務系統實現靈活互聯。

  至此,形成“5G無線+5G邊緣計算+移動云平臺”組網模式,也是一套可複製模式。

  4

  我們是一個技術驅動的行業(yè)

  “我們這個行業(yè)和其他行業(yè)最大的不同就是,我們是技術驅動的。”一些通信行業(yè)從業(yè)者和我聊到道,“我們只管修路,把路修寬,至于這條路最適合什么樣的車,那不是我們關心的。”

  他們反復強調5G標準還沒有完全出來,現在去回答一些預測性問題不合適。不過,有趣的是,他們仍然樂于回答帶有預言性質的問題。

  “5G場景最為硬核的行業(yè)應用會是什么?”我問道。

  所有人將選票投給了自動駕駛,大多人也將第二票投給了工業(yè)物聯網。

  3G和4G實現了地球74億人口之間的連接,但是,這和千億規(guī)模工廠設備連接比起來,就不算什麼了。

  當初研發(fā)4G時,有人曾經疑惑過,這么大的帶寬,研究出來給誰用?怎么用?誰也未曾預料到短視頻出現。3G也是如此,誰知道會孕育出一個蘋果帝國呢?

  “5G將成為未來工廠的中樞神經”,這是大多數人的回答。問題只是,誰會是下一個快手和蘋果。

美家網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
推薦本文:
今日熱點
更多>>
精彩專題 / Wonderful topic
更多>>
中國(佛山)陶瓷工業(yè)年會暨陶瓷行業(yè)榮耀榜
第八屆中國(佛山)陶瓷工業(yè)發(fā)展年會視頻
廣東陶瓷工業(yè)執(zhí)照大獎
  • 第七屆中國(佛山)陶瓷發(fā)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

    第七屆中國(佛山)陶瓷發(fā)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

  • 專題:第六屆中國(佛山)陶瓷發(fā)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(yè)授牌儀式

    專題:第六屆中國(佛山)陶瓷發(fā)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(yè)授牌儀式

  • 專題: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(yè)特別專題

    專題: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(yè)特別專題

  • 專題: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(yè)總評榜

    專題: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(yè)總評榜

行業(yè)焦點 / Industry focus
更多>>